在裝潢或翻新家居的過程中,選擇一位合適的室內設計師是關鍵的一步。
室內設計不只是裝潢,更關乎生活品質與空間使用的便利性。一位好的設計師不僅能夠幫助您實現理想中的家居風格,還能提供專業的建議和解決方案,讓居住空間既美觀又實用。
然而,市面上設計師眾多,風格、專長各異,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設計師?本文將分享一些選擇室內設計師的建議與注意事項,幫助您避免裝潢中的各種雷區。
在尋找室內設計師前,屋主應該先釐清自己的需求,包括:
家庭成員組成:
家中有幾個成員?是否有小孩或長輩需要特別考量?
是否預計生育、長輩同住、子女去外地念書或結婚導致家庭成員變化。
除了影響房間配置規劃,浴室配置也會有所差異。
空間使用需求、使用習慣:
使用空間的頻率如何?是否需要大容量收納空間?
是否有特殊生活習慣,如經常下廚、喜歡咖啡角落、需要辦公空間、是否經常有訪客?
隨科技進步,使用電的設備越來越多,建議先清點家中電器、3C裝置等,再讓專業的室內設計師進行規劃。可避免無計畫的配電設計,尤其迴路設計非常重要,配電全部同一迴路可能成為吃電怪獸,有規劃的配電不僅省電又相對安全。假使隨意配置太多插座,導致牆面凌亂、無效利用動線,也十分可惜。
您的居家空間需由你先用心去思考,讓設計師用專業完成室內設計。
個人偏好:
例如有些人特別重視採光,設計師可從減少隔間、動線或其他巧思盡量設計空間的通透感。有些人較重視隱私性,對於採光的要求較低,或有些人更重視空間安靜等,每個人不盡相同。
設計風格:如現代簡約、工業風、日系無印、韓系奶油風、巴洛克華麗風等
其他:家具配置、動線規劃等生活習慣
預算範圍與期望的完工時間:坦白地告知設計裝潢預算與時程,能讓室內設計師能根據預算做適當的設計配置、協助裝潢材料挑選、設計裝潢進度等。
格局圖:也要麻煩您準備好相關資料方便初步溝通,例如包含房屋坪數、房間數、主要空間分配。
許多屋主在一開始可能不清楚自己喜歡什麼,但可以透過參考設計雜誌、網路圖片或觀察飯店、咖啡廳等場所的設計風格來找出自己偏好的方向。另一方面,清楚自己的「不喜歡」也是一種方式,能幫助設計師避免設計出讓你不滿意的方案。設計師多聊聊生活需求,讓設計師能夠更精確地了解您的喜好。

(上圖) 立羽室內設計與客戶充分討論後,設計規劃出屋主內心完美風格
(點擊觀看此案更多照片與說明)
每位設計師都有自己的風格與擅長的領域,例如有人擅長商業空間、有人專精住宅裝潢、有人則是小坪數空間改造專家。因此,選擇設計師時,不僅要看他的作品是否符合你的期待,也要考慮他的專業領域是否與你的需求吻合。
此外,良好的溝通是設計成功的關鍵。理想的室內設計師應該能夠提供專業建議,而非只是一味順從屋主的想法。例如,當屋主想放置一張過大的沙發或在狹小空間內安裝吧檯時,專業的設計師應該能夠提出適當的建議,幫助屋主避免不適合的設計。
設計師的特質評估:
過於迎合:
只按照屋主的想法執行,沒有專業建議,可能會導致空間不合理或影響整體美感。
過於主觀:
室內設計師過於強勢或堅持自己的設計風格,不願意聆聽屋主需求,可能導致成品不符合你的期待,甚至影響往後生活起居便利性。且可能讓屋主感到無法參與設計過程,失去家居的「歸屬感」。
適當的專業引導:
室內設計師與屋主之間的溝通至關重要。一位好的室內設計師應該願意花時間了解屋主的生活習慣、家庭成員的需求,並且主動提出專業的建議。能夠與屋主雙向溝通,提供適當的建議,幫助屋主做出符合實際需求的決策。例如當屋主提出一個想法時,設計師能夠指出可能的問題,例如動線不良或空間利用率不高,並提供替代方案。設計師能夠引導屋主思考一些細節,例如家中的清潔習慣、廚房使用頻率、是否有特殊材質偏好等,這些都會影響最終的室內設計效果。

選擇設計師時,應該多參考他的過往作品,並且考量其專業經驗。可以透過以下方式評估設計師的能力:
查閱作品集了解設計師的專長:
了解設計師是否具有您需要的專業經驗,例如擅長小空間利用、老屋翻新、善於收納設計、商業空間室內設計、或能夠處理複雜的裝修工程。
評估設計師建議:
詢問設計師是否能提供建議設計方案,以評估其設計靈活度和創意。例如,如果您的空間較小,但喜歡寬敞的視覺效果,設計師需要能夠提供創新的收納設計,避免空間過度擁擠。
訪談與討論:
了解設計師的溝通方式是否符合你的期待。雙方討論融洽,設計師願意聆聽並理解您的需求,適時給出專業建議與經驗分享非常重要。
查看過往客戶評價:
評估室內設計師是否能準時交付並符合客戶需求。假如設計師承包室內裝修監工,則評估該設計師的工地現場經驗,能否按進度監工與回報。
特別要注意的是,設計師的專長是否與你的需求相符。例如,有些設計師擅長做商業空間,但如果你的需求是住宅裝修,可能會產生設計上的落差。或是你喜歡簡單的室內裝潢加上軟件營營造室內氛圍感,木工、系統櫃等硬裝可相對降低。因此,在確定合作之前,務必與設計師進行詳細溝通。
(想要室內設計裝潢順順利利嗎?請參考其他文章:
專業設計師+優質工班,確保設計與品質完美結合)
許多屋主可能沒有意識到,設計師在接案時也會評估客戶是否合適。一位專業的設計師在發現與客戶的理念無法達成一致時,可能會主動建議客戶尋找其他設計師。這是因為良好的設計需要建立在雙方互信與溝通順暢的基礎上。如果屋主太過堅持自己的想法,而不願意聽取設計師的專業建議,可能最終的效果會大打折扣。
因此,作為屋主,在與設計師接洽時應該保持開放的心態,願意聽取專業的意見,並與設計師共同探討出最適合自己家庭的設計方案。
在決定室內設計師後,應該確認以下幾個關鍵點
設計費與裝潢施工費的報價方式:
是按坪數計算還是按設計項目計價?
是否包含施工監工服務:
有些設計師只負責設計,不負責施工監工,屋主需要特別確認。
合約內容:
設計圖修改次數、完工時間、施工材料規格等。
付款方式:是否有分期付款機制,或者施工進度款的付款方式。
若合約條款不明確,容易產生施工過程中的爭議,因此務必要在簽約前仔細閱讀,必要時可諮詢專業法律人士。
(更詳細內容可參考其他文章:室內設計費用注意事項大揭密和避雷)
室內設計與裝潢施工過程中,屋主應該與設計師保持良好溝通,避免因為設計變更影響工期與成本。特別是以下幾個關鍵時刻,屋主應該密切參與。
設計方案確認前:確保設計方案符合需求。
材料選擇階段:確認裝修材料的品質與風格是否符合預期。
施工過程:定期與設計師、施工團隊溝通,確保施工符合設計圖。
在設計過程中,屋主可以做一些簡單的筆記,記錄自己的想法、需求以及與設計師溝通的重點。例如:
家具尺寸的限制,如:沙發、餐桌、衣櫃的大小。對空間的偏好,例如希望空間保持明亮、採光良好。個人對顏色的偏好。特別在意的細節,例如廚房的檯面是否易於清潔。
這樣在討論設計方案時,可以避免因為一時忘記而導致後續的修改,節省雙方的時間與精力。
結論
選擇合適的室內設計師,就像挑選一位可以並肩作戰的「夥伴」。選擇適合的室內設計師,不只是看作品是否吸引人。理想的設計師應該能夠在了解您的需求後,運用專業知識為您量身打造出專屬的家居空間。在設計的過程中,雙向溝通與開放的態度是關鍵。透過多次的討論、彼此的瞭解,最終能夠實現一個既美觀又實用的夢想之家。
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您在挑選室內設計師時有更多的參考依據,讓裝潢不再是一件令人頭痛的事情,而是享受設計與生活美學的過程。
有任何問題或需求都歡迎聯繫我們: